【人民网7月27日】无锡市滨湖区位于太湖之滨,辖区内近六成面积是水面,剩下四分之一是山区。青山绿水间,滨湖区打造出占全市约90%的科研院所,大院大所“浓度”位于全国县区前列。
从“九天揽月”的神舟系列飞船,到“大洋探底”的“奋斗者”号深潜器,再到问鼎全球超级计算机榜首的“神威·太湖之光”等,多项大国重器烙上了“滨湖印记”。
7月10日,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在无锡市滨湖区调研时指出:“在好地方搞科研,更要着力营造一流创新生态和科研环境,让科研人员安心工作、潜心研究,努力创造源源不断的好成果。”
近年来,无锡市滨湖区着力打造科创环境,让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实现了院所与地方经济的相互赋能。2023年,无锡市滨湖区院所经济入库税收达5.5亿元,同比增长37%。
技术员在江苏省电子质检院检测室进行产品检测。人民网 周梦娇摄
院所“浓度高”
起点蠡湖,终点太湖,全长11.8公里的山水东路,从空中俯瞰,犹如一条项链镶嵌在太湖之滨。由北向南出发,这条林荫大道上,坐落着中国船舶七〇二所、航空工业雷达所、中国水产科学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等大所。
上世纪60年代,七〇二所总部由上海搬迁至无锡市滨湖区,开始在这里书写船舶科研的崭新篇章。2020年12月,由中国船舶集团、江苏省、无锡市共建的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揭牌成立,成为无锡首个省级实验室。
“滨湖区山水资源优渥,经济基础较好,地理位置独特,加之政府决策的时代性,包括七〇二所在内的大院大所接续落地,逐步产生虹吸效应。”滨湖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1973年,江苏省电子信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落地滨湖区葛巷107号,彼时这里还是一大片荒地,仅有两栋小楼,如今已是国内一流的电子信息产品科研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该院党委书记、院长吴兰介绍,小到一款手机充电器的性能,大到智能网联汽车信息终端的电子系统等,都能在这里完成检测、认证,“基地与区内其他院所距离近,用小推车即可实现产品送检”。
进入“十四五”时期,滨湖区进行了院所集群化整体部署,2021年应势启动了太湖湾科创带引领区建设。目前,该区共拥有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航空工业雷达所等12家省部属科研院所,均为院所中的“排头兵”。
以高校为代表的院所类型,是滨湖区先行先试的“生力军”。近日,“江南大学生命健康概念验证中心”成功获批江苏省首批概念验证中心。
江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副总经理陈雪梅介绍,该中心可以通过学校提供的中试熟化平台和成果转化基金,协助前沿技术创新项目进行技术、产品、商业化验证,打通科研成果转化的“最初一公里”。
此外,滨湖区还建有清华大学无锡研究院、国家超算无锡中心、无锡先进技术研究院、上海交大无锡光子芯片研究院等4家新型研发机构,深海载人装备全国重点实验室、水动力学全国重点实验室等7个国家级创新平台,12个省级以上科技公共服务平台。
“滨湖的科研院所已实现从高校、省部属科研院所到新型研发机构的综合覆盖,在计算机系统、航空电子、船舶动力、智能交通等行业中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滨湖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上海交通大学无锡光子芯片项目施工现场。受访者供图
落地转化,1+1>2
有了“高浓度”的科研院所集聚,更核心的是成果转化,使“院所”与“经济”碰撞出1+1>2的效应。为此,滨湖区进行了从园区建设、引进院所、平台建设到前沿项目的整体布局。
无锡(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中心拥有301亩园区,160余家集成电路设计相关企业正有序运转。今年上半年,这里的集成电路设计产业营收超过45亿元,同比增长超10%,园区企业完成营收145.67亿元。
“15年前,滨湖区政府舍弃稳定的金融房产投资价值,开辟5A级景区旁边的一块地,以30亿元初始投资,建设此园区。如今,这里已成为蠡园经开区单位面积营收最高的地方。”无锡蠡园集成电路设计管理服务中心党委书记钱淼说。
园区内,有一栋22层高的楼宇,是滨湖区无偿提供给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的科创载体。“落户12年间,孵化了‘5G射频第一股’卓胜微等130多家高科技企业,虹吸了30余位高层次人才,落地了集成电路创新服务平台等37个研究中心。”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院长助理张虎说。
从清华大学无锡院出来,几百米外就是无锡利普思半导体有限公司。一批新研发的车规级碳化硅模块从该公司生产车间下线后,很快就被送到集成电路创新服务平台,进行性能和可靠性测试。
“这个平台就像‘体检中心’,可在短时间内测算出芯片的各项性能。”利普思负责人丁烜明说,园区有了专业的芯片“体检中心”,可帮助企业提高产品的交付进程;同时,还可面向材料检测、芯片测试环节进行“补链”“强链”。截至目前,该平台已实现年超1000万元的公共服务能力。
在集成电路领域,光子芯片代表着先进生产力方向。2021年,滨湖区引进上海交通大学无锡光子芯片研究院项目,布局国内首条光子芯片中试线。目前,该项目外部结构已经成型,超净车间内,团队正集中进行设备的二次配机、装机和调试工作。
上海交通大学无锡光子芯片研究院副院长朱海峰透露,在项目考察期间,院长带队走访了国内很多地方,但唯有滨湖区给了他们足够的底气。“无锡是继上海之后第二大集成电路聚集地,产业底盘牢固;滨湖集聚了大量科研院所,人才底盘足。”
如果说“从0到1”代表着科技创新的原始突破,那么成果转化进入市场就是“从1到无穷”的路径演进。在滨湖区,引进一个团队,兴起一个学科,形成一个集群,搭建一个平台,带动一个产业,已经成为常态。
截至目前,该区科研院所与区内企业产学研合作项目已超1000个,累计交易额近亿元,孵化培育企业超百家,诞生了“奋斗者”号、“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等一批“大国重器”。
无锡滨湖区提出,到2025年院所经济对地方贡献年均增长率将达到25%。
滨湖区首批“湖湾院所联盟”科技副总聘任仪式。受访者供图
相互赋能,点亮“山水科创”
“要把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力争院所经济贡献实现三年翻番。”滨湖区委书记孙海东表示,将全力支持院所做大做强,主动在院所和企业之间“牵线搭桥”,加快科研成果就地转化。
为此,当地制定了《滨湖区院所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2023-2025年)》《2024年滨湖区院所经济工作要点》等政策,针对民用航空电子系统项目、智能网联汽车信息终端及大型产品实验测试基地等院所经济成果转化重大项目组建工作推进专班。
今年4月,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与宁德时代、滨湖山水城签署合作协议,在滨湖区共建太湖湾车联网创新中心。
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所长孙正良说:“无锡是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基础雄厚,双方将共同打造‘解决我国智能汽车运行安全’示范区。”
强化要素支撑,提升产业承载能力,亦是滨湖院所经济的重要保障。无锡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山水东路科创谷规划建设,扎实推进环太湖科创圈建设,持续放大技术溢出效应。
“滨湖有基础、有条件,也有担当擦亮院所这张‘金字招牌’。”在孙海东看来,要彰显“山水科创”辨识度,持续深化山水东路沿线规划开发建设,全力打造示范品牌,深度融入国家战略,加快建设重点平台,为院所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眼下,40平方公里的科创谷已经雏形初显,未来将成为环太湖科创圈上具备“高创新度、高集聚度、高标识度”的“太湖之眼”。
为把区域内的“最强大脑”凝聚起来,转化为发展的红利,滨湖区还创新性推出“湖湾院所联盟”,3年时间完成了从1.0到3.0版本的跃升,让具备“科研总部”功能的高校院所牵头,组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
“联盟调研组先后走进上海、苏州等长三角主要城市,已成功吸纳复旦大学、苏州大学、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等10家单位为新成员。”滨湖区委统战部副部长臧红表示。
在此基础上,滨湖区组织申报科技副总项目,一批高校院所的专家、教授前往民营企业担任“科技副总”,“手把手”指导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打通科研到生产的“最后一公里”。
江南大学天博 体育全站app官网入口副教授谢莉,即是其中之一。“团队6位研发人员与无锡爱德旺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联合实验室。在工业废气治理领域,通过一轮轮的实地走访、严密计算,推导出了新的能效计算公式,可以精准反映‘蓄热式有机废气处理设备’的实际能耗,帮助企业降本增效。”谢莉说。
近三年,滨湖区累计入选江苏省科技副总项目23项,新增“技术经纪人”近百名。滨湖区“现象级”院所经济背后,是院、政、企之间的相互赋能。
原文链接:http://js.people.com.cn/n2/2024/0727/c360301-40925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