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山镇位于无锡西部,有着“中国水蜜桃之乡”的美称,在乡村振兴政策的推动下,阳山水蜜桃经济不断发展。2024年7月,江南大学天博 体育全站app官网入口“智动兴农先锋队”实践团走进阳山村村委会、现代科技桃文化馆、阳山村本地桃园等地,实地调研走访阳山村水蜜桃产业的发展现状,并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寻访“桃”的甜蜜传奇
“阳山水蜜桃为什么能成为‘顶流’”“水蜜桃给阳山带来了什么”带着这样的疑问,实践团走进无锡阳山镇,围绕“水蜜桃经济”“水蜜桃文化”“水蜜桃推广”等主题开展实践调研活动。在田间地头,实践团成员与当地果农热情交谈,“我种了三十年桃,因为我喜欢吃桃,也想让更多人吃上最好的桃”,果农朴素的话语、自豪的神情让实践团成员印象深刻。在阳山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示范区,全程机械化、智能化生产的模式得以首创和应用,水蜜桃的种植环节采取宽行起垄“Y型栽培”种植模式,分拣包装环节引入智能监测分拣技术,实现了多个环节的“机器换人”,成功起到了让“甜蜜产业”实现智能化的示范效果。科学技术的发展,年轻一代“新农人”的加入,各种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新技术“遍地开花”,数字化智慧桃园的建立,让“水蜜桃之乡”有了“科技味”。阳山中酸性火山岩土壤环境,大于3000小时的日照条件,造就了水蜜桃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近百年的种植历史,数代种桃人的辛勤耕耘,现代科技的有力加持,成就了阳山水蜜桃独有的江南“甜蜜”,成为了水蜜桃界的“顶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乡创业,打造了特色餐饮、文化展厅、蜜桃瓷器等“桃”业态,农文旅融合发展。从“一只桃子”单链条经济,到“一棵桃树”全链条经济,再到“一片桃源”的文旅产业,阳山持续发力“甜蜜经济”,“桃甜、景美、乐生活”的画卷越绘越精彩。
探索“桃”的传承创新
阳山村在水蜜桃特色产业的影响下,衍生出当地的文化产业——“桃文化”。实践团成员来到无锡阳山桃文化之家,这是政府出资打造的阳山残疾人桃文化创业示范基地,18名残疾手工艺人在这里学习雕刻、编织技艺,将桃核、桃木雕刻成精美的手工艺品,将雕刻文化传承、发扬。在讲解员吴健的带领下,实践团走进桃文化科普馆,全面了解阳山村水蜜桃种植历史和阳山村乡村振兴的发展史;走入桃文化纪念馆,手串、如意、梳子……一件件承载着美好寓意的精美桃木工艺品让人眼花缭乱;走进残疾手工艺人身旁,看着他们全情投入在手中小小的桃核中,精心打磨、耐心雕刻。阳山桃文化之家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既使当地残疾人有业乐业,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也向世界打开了阳山新的风景,让传统手工艺品传承和发扬。
在互联网时代,这群手工艺人除了埋头提升雕刻技能外,也抓紧时间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开拓电商助残新方式。他们先后创建桃文化残疾人创客中心公众号、视频号和抖音号,制作发布短视频、直播带货等。实践团成员在参观结束后,主动变身“小主播”,为桃文化产品代言。“桃的寓意主要涵盖长寿、幸福、团圆和吉祥,而这件用桃木雕刻而成的如意更是象征的吉祥如意与心想事成。”实践团成员在直播间认真仔细讲解着产品的细节,绘声绘色讲述每一件桃木工艺品背后蕴含的美好祝愿。
推动“桃”的文化传播
“作为了解过阳山水蜜桃文化,亲身接触当地自强不息的残疾手工艺人的我们,应该把桃文化推出去,让更多人不仅知道阳山水蜜桃,更了解中国桃文化。”返回家乡后,实践团成员开展了一系列的文化推广传播活动,在宣传无锡桃文化的同时助力乡村振兴。他们将阳山的风土人情、桃工艺品的文化意蕴等编辑成短视频,通过社交媒体让更多的网友深入了解阳山“桃”;他们走进社区面向中小学生组织分享会,通过生动的讲述、有趣的互动游戏,让孩子们感受到桃文化的魅力,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通过精心准备的视频短片,讲述一群自尊自爱、乐观向上的残疾手工艺人不懈奋斗的故事,让孩子们能够更加勇敢、积极的面对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要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新形势、提出的新要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这次走进阳山的社会实践之旅,是一段充满意义与收获的征程,实践团成员深入了解了桃文化,看到了科技迅速发展下的乡村振兴“阳山”模式。无锡阳山与时俱进、传承创新的“90后”桃农、手工艺人也激励实践团成员扛起责任重担,将专业所学与乡村经济发展融合起来,学有所成,学有所用,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战略贡献青春力量。
实践团成员合影
实践团成员与当地果农交谈
实践团成员参观桃文化科普馆
实践团成员与工作人员共同直播带货
实践团成员在惠山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合影